选择在游戏的哪个环节设置怎样的奖励,是「激励视频广告」能否进行有效转化,促进产品整体收入提升的关键。Google此次更新的相关功能将广告的测试环节前置。Sissie Hsiao说,游戏开发者在产品发布前就应该考虑如何变现,「越早考虑,就能越快提升变现效率。」
Sissie Hsiao还介绍,这种模式适用于两种场景:一是部分开发者此前没有尝试过谷歌应用商店Play中的激励广告,通过新工具,开发者可以尝试将「激励视频广告」添加到游戏中;二是针对比较成熟的开发者,此前尝试过这类形式,新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不断优化奖励,最终推出一个完善的广告方案。
目前,全球游戏玩家总数已多达22亿,其中95%是手机游戏用户。手游品类推成出新,全球手游的市场规模也突破了700亿美金。只是,在这个「繁荣」市场的背面,游戏开发者却遭遇着一些「困境」。
随着用户接入移动端的渗透率触顶,巨头布局的超级App吃尽了流量,对移动游戏开发者而言,结果是获客成本剧增,用户留存率下降。此外,广告是游戏收入的大头,在用户越发重视产品体验的今天,要想实现保障用户体验与提升变现能力的平衡,也变得愈发困难。
2017年,Google便在手机广告平台AdMob首次上线了「激励视频广告」。围绕这种广告形式,三年来,Google也一直在进行功能迭代。此前接受采访,Sissie Hsiao曾介绍,比如在视频广告的播放形式上支持竖屏观看模式,在广告时长上支持非常短的视频,Google称之为「Bumper ads」。
值得注意的是,「Bumper ads」原本的时长只有6秒,但为了适应广告主需要,当用户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产品内容时,「Bumper ads」可延长至60秒。此外,Google还曾推出过「试玩广告」和「可选广告」。其中,「可选广告」是指Google会准备多个「激励视频广告」供玩家自主选择。
「这种形式对玩家来说很有吸引力」,Sissie Hsiao告诉极客公园,一位名叫Jam City的游戏开发者,将「激励视频广告」加入其开发的Panda Pop游戏,玩家观看视频后会获得游戏内的一个加速器工具,这种方式为该游戏增加了25%左右的收入,也刺激了用户在游戏内购买道具的需求,「尤其是这款加速器」。
另一组来自Google的数据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示「激励视频广告」的效果。自2017年3月,Google在AdMob上为客户提供激励视频广告后,这一类型的广告展示量增长了9倍,相比于其他创意类广告,激励视频广告在观看完成率方面高出6倍。
「视频广告的展示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所以激励视频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玩家观看完视频之后,会获得额外的生命或特殊的力量加成,那么他们就不会介意看广告。」Sissie Hsiao曾说,由欧洲开发商NoSixFive推出的游戏JumpDrive,玩家甚至在应用商店留言赞扬游戏内的「激励视频广告」。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传统游戏的「买断式」消费不同,手游玩家更希望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消费,因此,采用「激励视频广告」刺激用户在应用内消费更加合适。此外,「激励视频广告」的核心是拥有一个强烈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用户会主动选择观看广告。
「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赋予了用户一项权利,在直观体验上优于视频网站强制性的贴片广告。
来自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的研究表明,这种「赋权」不仅能促进激励视频广告的点击,还增强了用户对App的黏性,甚至更有可能花钱购买其免费体验过的增值功能或服务。
根据Adcolony的数据显示,视频广告占游戏开发商收入的31%,而「激励视频广告」的效果最佳。目前,这一广告形式也在中国得到大力推广。
2018年以来,先有Baidu DAP平台推出激励型视频广告,接着是腾讯宣布小游戏「激励视频广告」全量开放,以及网易旗下的「有道智选」广告平台就提出「以信息流广告为核心,搭配激励视频与互动广告双引擎制动」的内容广告升级策略。
苹果曾以APP内包含有偿推广为由,拒绝部分含有「激励视频广告」的应用上架,但之后又取消了相关限制,因其发现,这种类型的广告不会直接影响用户的选择,也不会扰乱AppStore榜单评论和评分的真实性。
只是,广告仍旧是「广告」,其天然带有「打扰」用户的属性,制作精良的「激励视频广告」也不例外。如何将这种「干扰」减少到最小化程度。时下,业内普遍的解决方案是,综合用户的付费能力、付费意愿等因素,将用户进行分层,针对性推送差异化的「激励视频广告」。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广告趋势必然是围绕用户属性推送定向的广告」。在此次广告产品的更新中,Google也推出了智能细分功能。该功能自动将用户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潜在消费用户,并可根据用户喜好,为广告主提供灵活的变现方案。
小伙伴对于玩游戏时看广告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的做法有什么想法吗?小编觉得这其中有好处也有坏处,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做法。